個人簡介
葉秀芝,女,漢族,1992年12月25日出生,2011年考取我院食品與環境工程系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在校期間,先后榮獲院演講比賽二等獎、三等獎、校園十大歌手三等獎、科技創新節三等獎、普通話大賽三等獎等獎項。2014年,榮獲我國青年志愿服務領域的最高榮譽——“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

人物事跡
在初中的時候我就有這樣一個想法,去一個偏遠的地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別人做一些事情,葉秀芝平靜的說。如今她真正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心里充滿歡喜。從前就歡喜做這些事,小學初中會去跟學校組織的隊伍去養老院給孤寡老人送些被子衣服,看到他們老去的臉會想到自己的外公外婆,會想要給他們溫暖,會想要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還是有人去關心他們,在意他們,甚至愿意使出渾身解數,只是想讓他們的臉再笑起來。
2013年深秋,葉秀芝通過食品與環境工程系團總支了解到了中國支教聯盟這個組織,詢問了很多關于支教的問題,隨后遞交支教申請書。等了接近兩個月,年末還在實習的時候,她終于接到了聯盟的面試通知。葉秀芝匆匆忙忙跑去見面試官,一路都在想著怎樣把自己想去支教的想法傳達給面試官,如果面試不成功,表現的不好被拒絕了該怎么辦?對于自己在意的事情,她向來都十分緊張。所幸,面試很順利。
2014年元旦過后不久,接到聯盟的通知,葉秀芝被分派到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學里。二月份來到維西,一下車一抬頭,滿滿的湛藍,像小時候常用的英雄牌的藍墨水。半山腰處,只有小小的幾間去年新翻修的房子,加上25個孩子和一個當地老師,卻組成了一個正兒八經的學校,這種景象一般只會在電視或新聞報紙上才看到,那是葉秀芝在現實中第一次這樣近的接觸到這樣的場景。

一開始,包括在家收拾行李出發之前,她都是極其緊張的。她害怕做出令人失望的事來,害怕自己能力不夠,害怕孩子會不喜歡上自己的課,更害怕自己教不了他們什么,她心里是膽怯的。葉秀芝希望同學們知道,她想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和他們好好相處,做師生之外的朋友。

因為屬于山區,交通不是很便利,沒有火車高鐵,去外面幾乎都是要坐很長時間的大巴客車,山路顛簸,往往視線飄出窗外就能看見車窗外的懸崖陡壁。加上孩子們的父母也大多都在附近的城鎮打工或種地,所以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幾乎都來源于電視。他們可能也隨父母坐車出去過,可是山太大、太多,怎么走也走不出去,怎么走也都是在這海拔兩千多米的巍峨壯闊的大山里。常常上課的時候正起勁,會有雙黑瘦的小手舉起來,輕輕地問葉秀芝各種問題。他們問“老師,大海是什么樣的?”“老師,我們學校后面的山那么大,它怎么來的?”“老師,你去過動物園嗎?大象的鼻子真那么長嗎?”云云。葉秀芝這個時候會停下講課,搜腸刮肚的把接觸過的所有相關信息挖出來好好整理成他們能聽得懂的句子,慢慢講給他們聽??粗麄兡坎晦D睛、好奇又認真的樣子,有的甚至眼神里還帶著些崇拜,葉秀芝便會很開心甚至感動、自豪。

有段時間,有兩個一年級孩子總不寫作業,葉秀芝對他們進行了很嚴厲的批評,讓他們放學留校補寫、各種“威逼利誘”,甚至叫來家長,都不起作用。她很著急也覺得難過。葉秀芝努力的想用各種辦法幫助他們學習,然而無論如何努力,都收效甚微。山里的很多人尊重教育者,卻輕視教育。孩子的家長們,土生土長的山里人,可能這二三十年來都沒出過大山。對他們來說,讀書在這山里是沒有多少用的。不識幾個字的他們、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他們,從十八、九歲結婚生子到如今,與大山作伴,與土地為伍,這些年不也過得很好嗎。所以等他們的孩子長到十八、九歲也該走他們走過的路。那么如此的話,讀書識字有什么意義?更何況讀完初中要遠離家鄉去千里之外的異地求學,只因為教育不發達,本地沒有高中可以繼續念下去。對于這些,葉秀芝由起初的斗志昂揚轉變成后來的挫敗無力,感覺自己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然而如今葉秀芝也想通了許多,他們的思想來自于家庭、來自于生活環境,根深蒂固,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支教時間里,自己是無論如何也顛覆不了的。既然如此,那自己就盡好一個老師的本分,好好上課,好好解惑,好好為他們講大山外的世界,讓他們不失一顆對外面好奇的心。如果對外面有艷羨,有憧憬,葉秀芝想他們總會想要努力去走出大山吧。

“要來支教之前或者來支教之后,許多人都說過‘哇,你真偉大!’‘你真了不起??!’‘我很佩服你’之類的話。其實如果你來了,或者你決定要來,那么你就不會覺得這是個多偉大的事,它甚至跟偉大挨不上邊。因為對于你來說,它就跟你喜歡逛街、喜歡吃牛肉干是一樣的事,就如同去年三月中旬在蚌埠醫學院簽署了器官捐贈書一樣,對于我來說,它只是我喜歡做的事,是我想要去做的事,是我想到日后我身體的某一部分可以幫助到某個人繼續活下去我就覺得很幸福很感動的事。我并不覺得這樣的我有多善良和偉大,或者讓人欽佩。大學里參加院、系團組織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參加‘紅十字會’活動,也并不是想去變成如雷鋒一樣的人?!比~秀芝很自豪,她沒有半分沉浸在這種被別人稱之為所謂“偉大”的情緒里,也沒有因此飄起來,她至今都在一步步認真的做這件自己定義為“喜歡做的事”。

有人問她為什么跑到大山里去做沒有工資拿還要倒貼錢的支教,是想要暫時逃避走入社會后的生活嗎?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怎么說呢,原因并不復雜,她沒有想很多,也并不想因此而讓人敬佩或稱贊。簡單來說,她只是,想去做一件到八十歲回想起來,還能抿嘴笑的事情。
在這里她走過了春天,百花燦爛、日光溫軟。踩著二月的尾巴淌過了三月、四月的溪流,走進了夏季伊始的五月,風依然溫柔,所有的課程已結束。這個六月正式復習,等復習完成迎來考試,七月中,她便要走了。
不管以后的生活多么難堪,孩子們,葉秀芝愿歲月溫柔的待你們,不對你們刻薄,不對你們刁難,愿你們此生都能安和靜好,真善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