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創造在人才強國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培養引領未來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從“教學目標、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平臺”四個方面進行“思創融合”,塑造學生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創業觀。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解構與再塑:基于自然實驗的高職院校思創融合模式研究”(GXGZJG2022B187)研究成果。
把握“思創融合”邏輯起點
形成“雙創”人才育人機制
“思創融合”是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課程思政旨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干事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和教育屬性,這也正是“思創融合”產生的邏輯起點。以“育人目標—育人途徑—育人主導”為邏輯主線,教師層面以“為何教—如何教—教什么”展開,學生層面圍繞“為何學—怎么學—學什么”展開,構建“思創融合”協同育人機制?;诖?,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打破專業壁壘,成立創業班,整合各個專業資源優勢,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業教育保障機制和創業班管理方案,要求師生創新創業必須立足當下環境和現實,植根社會需求、時代機遇。
關注“思創融合”邏輯路徑
形成“雙創”人才育人體系
1.強化教學目標協調統一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相結合,為“思創融合”提供牽引力。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課堂教學上強化對國情民情、行業市場、社會問題的解讀,引導學生扎根祖國大地,服務祖國和人民,培養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強化價值塑造。
2.打破師資隊伍間的壁壘
促推師資隊伍間交流,打破師資隊伍間壁壘,培育課程思政示范課和創新創業課程項目,為“思創融合”提供推動力。調動師資隊伍積極性,專業團隊主動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學團隊共同挖掘思政元素,從目標設定、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后拓展等四個方面,合作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改革,提升師資隊伍思政教學能力,提高專業教師“思創融合”能力。
3.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
創業教育不能只以商業創業教育為主,更應該將社會創業列入教學內容,既重視技術技能培養,又重視學生價值觀塑造。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一方面使創業教育更完整,通過教學內容與專業技術發展、社會資源渠道和發展格局等方面有機結合,有利于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側重點的思政教育實施;另一方面,突破商業創業教育的局限,拓寬教學途徑,通過社會創業教育激發學生扎根鄉土、服務社會的熱情,多方位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素質。
4.打通課堂與實踐教學平臺
通過課堂與實踐教學平臺聯動,打通課堂與實踐教學各個環節,合力為“思創融合”提供驅動力。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利用宣傳展板、眾創空間等顯性要素烘托文化氛圍,與教學平臺相互滲透補充,發揮環境育人作用;利用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實現賽教融合促進“思創融合”、促進學生融入社會,激勵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利用校政企多方聯動,各類項目實踐為抓手,拓寬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范圍。以定點幫扶村上林縣喬賢鎮綠浪村“喬綠浪”山茶油項目為依托,學院將各門課程相結合,先后開展項目教學20余次、學生項目創作10余次、項目公開展示1次,提升專業團隊應用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能力,在實踐中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涵養學生家國情懷、促進學生思想境界升華。近年來,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先后幫助村集體產業實現經濟效益超50萬元/年,帶動全村297戶村民實現產業脫貧。
注重“思創融合”邏輯歸屬
育新時代“雙創”人才
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歸根結底都是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既是“思創融合”邏輯構建的起點,也是其歸屬點。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通過開展“思創融合”,實現“雙創”教育在提高學生對社會和行業認知的同時,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服務地方、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發展的信念,培育新時代“雙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