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化建設經歷了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三個發展階段。2018年以來,學院在《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先后制定《智慧校園建設方案》和《數字化校園改造方案》。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建立較為完備的網絡基礎環境,增加校園網出口帶寬,建設覆蓋全院的校園無線網絡,整合原有數字化校園平臺及應用系統,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初見成效。
一核多極 讓數字通聯更安全
學院建立了以數據中心為管理駕駛艙和狀態數據平臺的智能核心層,實現統一門戶、統一身份認證,將數據匯聚到共享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實現數據的分析、監測以及預警,以圖形化方式從不同維度及層面進行展示,并可逐層鉆取直至數據源頭。服務常態化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不斷提高學院人才的培養質量。
以數據中心為核心,輻射智能服務層,包括學生社區、學生服務大廳、教與學互動、教學資源庫、數字圖書館、校園一卡通等面向師生提供的各類智能化服務應用系統;智能管理層,包括教學管理、學工管理、后勤管理、教科研管理、招生就業管理、行政辦公管理等各類管理業務的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層,包括網絡安全、資源管理和負載均衡、硬件虛擬化和應用虛擬化、服務器、網絡、存儲等其他建設。努力打造“4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way) 條件下“人人參與、處處覆蓋、時時共享”的智慧校園環境。
一卡全通 讓智慧出行更輕松
信息化時代,各大高?;緦崿F了“服務一卡通”。在咸陽職院,只需帶上“自己”即可實現“暢通無阻”。學院設立人臉特征識別庫,在新生資格審核、會議簽到、校園大門、宿舍以及圖書館門禁、訪客系統、教室入口、課堂簽到、餐廳超市等場景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讓校園內的出行、學習、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學院在食堂、超市、圖書館等場所,設置消費結算終端設施共計300余臺,全面支持多種渠道的掃碼消費,手機掃碼支付覆蓋率超90%。
一網通辦 讓云端服務更舒暢
今年,學院將建設智慧校園共享數據中心、統一認證、統一交換和PC+移動一站式辦事大廳,支持人事、學工、教務、資產等核心業務數據的校內交換?,F已開通賬號64555個,其中,教職工賬號2121個,學生賬號32434個;辦事大廳已上線“輔導貓”、校園百事通等“輕應用”30多個,移動端使用人數保持在1萬余人。
利用“輔導貓”協同平臺,學院在教學時間對全校學生進行在線簽到,保證學生在校安全。輔導員一鍵發布任務,在線選擇學生,利用GPS、動態二維碼、照片等多種方式進行混合簽到,監督學生上課的出勤情況。學生處、輔導員還可以隨時導出電子文件本地存檔、統計、分析,提高執行效率,減輕工作壓力?!拜o導貓”協同平臺2021學年累計發送任務一千余萬人次,累計簽到兩百余萬人次,鞭策學生按時作息、上課,取得了較好的監督效果。
為緩解學院招生季、迎新季、離校季和日常管理中相關業務部門的咨詢壓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新生不能提前來校參觀咨詢情況下,學院于2020年9月初上線校園人工智能問答系統——校園百事通。目前,累計整理信息采集、財務繳費、住宿、獎學助貸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問題400余條。系統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新技術,24小時在線實時解答師生問題,提高了廣大師生咨詢服務的效率和滿意度。
一鍵觸達 讓指尖操作更便捷
“刷臉”報到開啟迎新新模式
每年迎新現場,學院采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技術,啟用“刷臉報到”,3秒完成資格審查,避免了傳統報到注冊流程中排長隊、人工核實證件、信息比對等步驟,確保疫情防控和有序報到兩不誤。新生也可通過下載“今日校園”App提前完成信息采集、學費繳納,實現網上報到“一鍵觸達”,網上繳費率達99%。
智慧離校系統助力學生輕松離校
后臺統計數據顯示,2022屆畢業生共6932名。在7月份離校手續辦理期間,約有90%的畢業生無須跑到各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切實解決了以往畢業離校期間學生四處奔波、排隊辦理手續等問題。業務部門通過智慧離校系統可以完成業務辦理、信息發布、數據獲取等工作,并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多角度統計功能掌握學生的離校情況。
“輔導貓”協同平臺實現掌上管理
利用“輔導貓”協同平臺,學院可在教學時間對全校學生進行在線簽到,將查寢任務與學生日常管理相結合,在“輔導貓”平臺上完成查寢。在檢查到寢學生的同時,也能檢查校外學生安全情況,即使學生不在寢室,也能通過協同平臺保障學生安全。學生提交請假申請時,上報所在位置,在線多級審批,流程暢通無阻;撤銷請假時,學生進校后通過“輔導貓”線上定位即可銷假。
信息化平臺助力疫情防控數據統計
疫情防控期間,教育部要求做好信息收集與數據統計工作,信息的通暢與透明尤為重要。為此,學院依托“輔導貓”協同辦公平臺,運用大數據驅動,為校園疫情防控提供精細化管理。疫情期間,學院堅持嚴格執行健康打卡任務,覆蓋全院共計10603名在校師生,按照“創建任務—轉發任務—全局跟蹤—分級導出”4個步驟,有效實現了校院二級聯動管理。學生30秒完成打卡,老師后臺實時跟蹤,快速查看并進行研判。自系統完成部署上線后,累計收集216萬余條信息,學生打卡完成度穩定在96%以上。
智慧教學平臺緊跟時代發展
推動平臺間資源互通,實現線上、線下以及課前、課中、課后的課程數據全面貫通。學院著力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的教育教學體系,全面推進智慧教學平臺應用,實現課前多途徑預習、課堂多方式有效互動、課后多渠道復習答疑的“多元混合式”線上教學模式。依托“智慧職教、職教云、藍墨云班課”等智慧職教平臺,學院現已建成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及護理、機電、建筑等30余個專業的教學資源庫,累計上線上百門在線課程。
微型智慧圖書館方便借還
今年,學院啟用微型智慧圖書館,分別安裝在教學樓和學生公寓,實現了24小時自助圖書借還,師生不僅可以隨時借還書籍,還可選擇距離最近的微型智慧圖書館,將預約圖書就近借還,方便借閱,打通了全民閱讀的“最后一公里”。
一屏全視 讓運維管理更高效
新生實時報到的統計數據自動生成數據分析大屏,用圖形化的界面展示各學院、各專業的報到情況,實現了數字化迎新、移動化迎新、可視化迎新。此外,一站式辦事大廳、核酸檢測實時數據、200余間教室實時監控數據、電子班牌考勤系統數據、公寓夜間在寢人數實時數據、學生宿舍區水、電實時監控數據、校園卡交易、運營管理中心實時數據等均實現可視化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輔助學生管理,實時監控預警,建設綠色、節能、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咸陽職院已經建立起“1+4+1+2”智慧校園總體架構,實現一套支撐體系(“云”)、四類智慧應用(“智”)、一個服務入口(“服務”)、兩大保障體系(信息標準+網絡安全),以“見云、見智、見服務”為目標,全力打造“云中咸職”,致力于服務“雙高”建設,努力創建國家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標桿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