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深刻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職業教育改革新要求,立足高職類型教育特征和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深化頂層設計,實施“工匠型人才”育人工程
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創造性地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2022年起實施的新 《職業教育法》 強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依據“重要窗口”“兩個先行”的國家戰略目標任務,杭州市以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為抓手,從培養體系、激勵機制、社會環境等方面出臺了若干政策文件,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凝聚人才力量。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更是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通過認定“杭州工匠”、設立全國首個“工匠日”、成立“杭州工匠”工作室、勞模工匠學院等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徑的舉措,打造工匠文化陣地,推動工匠培育和技術傳承,推動和深化弘揚工匠精神“杭州實踐”。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始終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崇高使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加強學校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實施以德技并修為人才培養核心目標的新時代工匠型人才育人工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加強勞動教育,構建“工匠搖籃”育人機制。深入貫徹實施有關加強勞動教育的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從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必備的勞動技能、培育積極的勞動思想、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入手,推動工匠人才的培養。把“工匠搖籃”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作為學校發展的重點工作予以推進。成立了由書記、校長擔任組長,相關分管校領導擔任副組長,有關部門、二級學院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的建設目標和任務,制定“工匠搖籃”推進步驟和主要舉措,同時建立督導和激勵機制,定期檢查評估,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全校協同配合”的育人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工匠搖籃”建設工作,確?!肮そ硴u籃”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完善課程體系,筑牢“工匠精神”培育陣地
新時代的工匠人才必須兼備匠德、匠心、匠藝,這三者是在各個教育環節中逐漸累積和養成的,而課程教學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學校通過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切實有效地發揮“工匠精神”育人功能。通過思政課和人文素養課引導學生樹立匠德,堅定大任擔當、技能報國的職業理想;弘揚明德齊禮、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理解并實踐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提升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匠心素養;在實踐實訓課程中不斷錘煉匠藝,體驗并形成通過勞動實現自我價值或人生價值的幸福感和愉悅感,在勞動中體驗和升華人生意義與價值。
強化隊伍建設,打造“工匠之師”育人團隊
“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傳承工匠文化的條件保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業態度、職業行為、師德師風等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職業和工作的認知。學校通過實施“領軍人才工程”“名師名匠工程”等舉措加強工匠型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科研創新團隊、人生導師團隊”;強化教師職業培訓,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幫助教師了解行業發展,理解企業文化,踐行工匠精神;優化師資隊伍,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聘任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到學校擔任實踐導師,引進擁有從業經驗的教師,打造傳承“工匠文化”的教學團隊。目前,學校擁有包括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浙江工匠、杭州工匠引領的工匠型師資隊伍。大國工匠本身就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以大師教導傳承工匠精神,從內生層面起到了震撼和示范作用,并催化他們具備自覺看齊的內驅動力,進而激勵學生成長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大國匠才。
推進四方聯動,搭建“工匠人才”育人平臺
學校匯集多方資源協同育人,積極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深化“政行企?!彼姆铰搫訁f同育人機制。積極引企入校,引導區域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將研發、實訓、培訓等實體中心建在學校,為學生提供大量實訓平臺基地,讓學生在實訓和實踐過程中研磨“精湛”技能,于無形之中淬煉“匠心”;結合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及時將新要求、新標準和工匠精神培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有機融入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深化“人財物融通、產學研一體、師徒生互動”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海寧市許村鎮、嘉興市平湖鎮等共建工匠人才培養基地,共同設計工匠培養路徑,制定工匠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探索“政產學研”合作機制;攜手杭州市錢塘區兩級總工會,成立勞模工匠學院,學校送教上門,構建工匠人才培養體系,搭建“工匠型人才”培訓平臺;整合國家電梯中心等行業資源,建成浙江省電梯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促進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有機融合。
豐富校園文化,營造“工匠精神”育人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風、教風和校風的重要載體,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著力助學生鑄就工匠之心,積極吸收企業文化的優秀元素和工匠文化精髓,塑造蘊含工匠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主持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 《浙江工匠精神研究》,深度挖掘喻皓、歐冶子等浙籍古代工匠大師的工匠文化資源,系統梳理浙江工匠文化發展脈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匠文化校園,引導學生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參與浙江省職教教材 《之江匠心》 編撰,在校內籌建工匠學院、工匠書院、工匠研究院、工匠文化博物館、工匠培訓中心和工匠科普教育基地,將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元素滲透到學生學習和生活方方面面,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研討,發現匠心之美、感悟工匠精神之魂,產生傳承優秀工匠精神的高度文化自覺;持續開展浙鄉非遺技藝探尋、杭州工匠進校園、工匠精神學術探究等主題活動,弘揚非遺大師、優秀工匠的敬業精神;每年舉辦一次工匠技能節,把校園文化活動和專業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營造“文明競技,素養為先”的技能文化氛圍,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匠心育人的工匠校園氛圍逐漸濃厚。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中堅力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雙高?!?,將勠力同心、擔當作為,緊扣“數智杭職·工匠搖籃”發展目標,為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