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工業互聯網對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發揮著重要作用。江蘇省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的示范區和全國工業互聯網的先行區,擁有多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和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其中97%的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核心軟硬件技術研發和升級能力薄弱,對高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發緊迫。
在此背景下,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軟件技術專業群(以下簡稱“專業群”)應勢而動,主動對接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聚焦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創新創見,培養了大批高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以適應當地制造業轉型升級。
關鍵環節發力 錨定人才“新質”
專業群聚焦“培養模式、教學資源、課程體系、師資團隊、服務能力”等關鍵環節,多維發力、精準發力、持續發力,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信息特征、常信風格的育人模式,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提供高端人才和技術支撐。
產教協同,創新“職業情境、項目育人”新模式。專業群與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共建“華為ICT學院”“阿里云大數據學院”“中軟國際雙主體學院”等特色產業學院,完善“現代學徒制”等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圍繞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技術應用需求,創新“職業情境、項目育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簡單項目、模擬項目、真實項目、企業項目”為載體,深化“項目載體、能力遞進”四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學中練、練中學”教學方式、“線上線下結合、理論實踐融通、教師學生互動”課程學習方式,實施教師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以職業推動、項目驅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常信風格的軟件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新模式。
對接職業標準,打造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新生態。專業群對接工業互聯網產業職業標準,引入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規范,結合國家“1+X”等職業能力認證內容,開發基于職業工作過程的模塊化課程,重構“底層共享、中層模塊、高層互選、頂層融通”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組建“政行校企”跨界的專業群課程資源開發團隊,開發課程級、模塊級、知識點與技能點級的多維度系列化資源,創建優質在線精品課程,更新完善軟件技術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依托中國軟件產教聯盟等平臺向全國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推廣,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開放、課程開放,打造軟件技術專業群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新生態。
優化結構,打造“德高、博學、技精”教師團隊。引進一批工業互聯網、軟件技術產業的科技領軍人才,引領推動專業群和課程建設;暢通產教融合校企共建的“雙師”培養渠道,培養一批軟件領域技能大師;組織骨干教師讀博、下企業實踐等,培養骨干教師實踐項目研發能力;建立模塊化教學激勵機制,形成以專業群帶頭人和行業領軍人才為引領、以具有絕技絕藝的技術技能大師和骨干教師為主體、以專業基礎扎實和實踐技能嫻熟的“雙師型”教師為基礎的德高、博學、技精的結構化專業群師資團隊。
對接產業,打造服務區域發展“新動能”。依托省級工業大數據與工業智能技術開發中心等,以應用技術研發為導向,加強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和協同創新能力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指導重點行業和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工業企業“上云”、培育工業APP,服務行業企業發展。組建對接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培訓學院,引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標準,建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和考評體系,開發配套綜合性訓練項目,實施“1+X”證書制度和行業企業職業技能培訓與認證。利用軟件技術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實施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等省級以上培訓項目,針對不同中小企業特點,開展適合不同層次需求的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工業APP開發等模塊化、定制化培訓,打造服務區域發展新動能。
一園碩果盈枝 彰顯樹人“新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盈枝的碩果是對耕耘者的致敬。
專業群綜合實力再創新高。專業群對接工業互聯網,打造了一支名師領銜、骨干教師為主體、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成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首批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江蘇高?!扒嗨{工程”優秀教學團隊。團隊帶頭人眭碧霞教授先后獲評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團隊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項、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4項;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全國教材建設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建有專業群在線開放課程37門、培訓課程8門,建成職業教育國家精品在線課程4門、省級在線精品課程11門、國家“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12部。
人才培養水平再上新臺階。專業群參與制定了《工業互聯網人才白皮書》(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相關國家標準3項,《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等國家高職專業教學標準3項,國家教育部門高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1項、“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10項;持續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理念和課程標準。專業群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工業互聯網領域畢業生3000余人,學生獲得“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獲得中國“軟件杯”等國家級別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8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6項。
服務產業水平再獲新突破。承擔了科技部門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等省級以上重要科研項目10項,獲得“江蘇省輕工協會科學技術獎勵技術進步獎”等省級以上科研獎勵5項;服務區域企業轉型升級141家,輸出技術解決方案155項,產生經濟效益6208萬元。利用主持建成的軟件技術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完成注冊用戶86萬余人,其中“計算機應用”課程資源被百余所院校教師調用建課;完成國家教育部門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項目2個,高職院校教師跟崗研修等培訓項目4個,承擔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等省級以上培訓項目9個,面向西部地區開展科技培訓284人次,為社會提供各類技術技能培訓3萬余人次,有效服務區域產業發展。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需要更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努力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貢獻力量。